透过现象看本质
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
案例描述
一位投资者小李,一直坚信某只股票会大涨,他每天都会在财经新闻、社交媒体和股评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比如公司即将发布的新产品、行业利好政策等,而对于那些可能暗示股票风险的信息,如公司债务问题、市场竞争加剧等,他却选择性地忽略或轻视,当股票上涨时,他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正确;而当股票下跌时,他依然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波动,继续寻找能证明自己最初观点的所谓“证据”,比如一些机构的长期看好评级,却对负面消息视而不见。
分析
确认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住那些与自己已有信念或期望相一致的信息,而忽视或贬低与之相矛盾的信息,在这个案例中,小李由于先入为主地认为股票会涨,所以在信息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只关注正面信息,排斥负面信息,导致他对股票的判断逐渐偏离客观现实,陷入一种自我强化的错误认知模式。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
案例描述
小张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在一家电子产品商店看到一款电脑标价 8000 元,之后,他又去了其他几家店以及在网上搜索同款电脑的价格,虽然其他渠道有的价格低至 6500 元,但他在考虑购买时,始终以第一家店的 8000 元价格为参考基准,觉得其他低价可能是质量有问题或者促销活动不正规,他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在价格接近 8000 元的一家店购买了电脑,尽管有更便宜的选择。
分析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过度依赖最初获得的信息(即“锚”),并以其为参照点进行后续的判断和决策,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家店的 8000 元价格成为了小张的心理锚点,即使后续接触到更低的价格信息,他也难以摆脱这个初始价格的影响,认为偏离锚点太远的价格不可信,从而影响了他做出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可得性启发式(Availability Heuristic)
案例描述
小王在考虑旅游目的地时,最近在新闻报道中频繁看到某个海滨城市发生游客溺水事故的报道,以及在当地旅游景点出现的拥挤踩踏事件,虽然他也知道这些只是个别案例,但在他的脑海中,这些负面事件印象非常深刻,很容易回想起来,他决定放弃去这个海滨城市旅游,转而选择了一个在他印象中似乎没有这类负面新闻的内陆城市,尽管那个内陆城市可能同样存在其他潜在的旅游风险,但他却因为近期负面事件的“可得性”,而高估了海滨城市的风险。
分析
可得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在评估事件发生的概率或做出决策时,往往依据自己能够轻易回忆起来的信息,而不是基于客观的实际概率或全面的信息,小王由于近期接触了大量关于海滨城市旅游负面事件的报道,这些事件在他的记忆中易于提取,使得他错误地认为该海滨城市旅游风险极高,而忽略了其他更全面的信息,如该城市大多数时候旅游是安全的、有良好的安全管理措施等,从而导致他做出了可能并不完全理性的旅游决策。
FAQs
问题 1:如何避免确认偏差对我们的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答: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存在这种倾向,在收集信息时刻意保持客观,主动去寻找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并认真考虑其合理性,可以寻求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那些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避免只关注支持自己想法的信息。
问题 2:锚定效应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表现?
答:比如在商品促销活动中,商家先展示一个较高的原价,再打出折扣价,这个原价就成为锚点,影响消费者对折扣后价格是否划算的判断,在谈判中,一方先提出的条件也可能成为锚点,影响后续双方的谈判空间和最终达成的协议,在房地产交易中,周边相似房屋的成交价往往会成为买卖双方心中的锚点,影响对当前房屋价格的评估。
问题 3:可得性启发式是否会一概导致错误的决策?
答:不一定,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容易回忆起的信息确实是经过大量验证的典型情况或者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那么依据可得性启发式做出的决策可能是合理的,但很多时候,由于人们的记忆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容易受到近期、生动或异常事件的影响,所以可得性启发式容易导致对事件发生概率或事物性质的错误判断,从而做出不恰当的决策,需要结合其他更全面、客观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